宿州市鞏固拓展健康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新聞發布會

發布人: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四級調研員王海樹,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健康科科長李強
參會媒體:拂曉報|宿州市廣播電視臺|人民數字|中安在線|宿州發布
訪談時間:2022年11月30日
發布地點:宿州市新聞發布廳
發布單位:宿州市政府新聞辦
訪談摘要:發布宿州市鞏固拓展健康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開展情況
發布會視頻
發布會詳情
會場
主持人: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邀請到宿州市衛健委四級調研員王海樹、宿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健康科科長李強向各位介紹宿州市鞏固拓展健康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拂曉報、宿州廣播電視臺、人民數字、中安在線、宿州發布,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到來。
首先,請宿州市衛健委四級調研員王海樹發布有關情況。
市衛健委四級調研員王海樹
王海樹: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安徽省印發了《關于鞏固拓展健康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明確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5年過渡期內,保持健康脫貧主要政策總體穩定,調整優化支持政策,深化改革創新,補齊縣域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短板弱項,加快推動衛生健康理念和服務方式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深入推進健康鄉村建設。
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明確鞏固拓展健康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重點任務,調整完善政策措施,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提升服務能力,持續鞏固拓展健康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持續鞏固鄉村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在脫貧攻堅期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再次提高標準,開展新一輪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新建村衛生室18個,統籌為70%的村衛生室更換老舊電腦、打印機、健康一體機等設備,配置藥品冷藏柜、艾灸盒、特定電磁波治療儀、刮痧板等醫療設備,保障村衛生室基本醫療衛生需求。截至目前,全市累計882個村衛生室達到新標準,所有行政村均設置村衛生室,不存在村衛生室空白點問題,始終保持動態清零。全市配置合格村醫4097名,其中執業醫師523名、執業助理醫師1353名。
二、優化完善疾病分類救治管理措施。持續開展大病專項救治,納入大病專項救治范圍的34個病種,定點醫院原則上保持不變,優先選擇縣域內定點醫院進行救治。按照“定定點醫院、定診療方案、加強質量安全管理”的原則推廣大病專項救治模式,將大病專項救治模式作為縣域醫療機構針對所有34種大病患者住院治療的規范化措施。截至目前,全市34種大病專項集中救治累計3.72萬人,其中治愈0.43萬人、好轉2.23萬人、長期康復治療0.16萬人,繼續治療0.79萬人,救治率99.83%。
三、積極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脫貧人口實行“應簽盡簽”,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等四種慢性病的實行重點簽約,提供公共衛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詢和中醫干預等綜合服務,重點做好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等四種主要慢病患者的規范管理和健康服務。目前,鄉村振興監測對象應簽盡簽率為90.60%,其中四種慢性病的應簽盡簽率為98.54%。
四、調整完善住院先診療后付費政策。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等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在縣域內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政策,其中經基層首診轉診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脫貧戶在市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政策,患者入院時不需繳納住院押金,只需在出院時支付醫保報銷后的自付醫療費用。
五、健全防止因病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精準幫扶機制。加強部門間數據比對共享,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群眾的優勢,對脫貧人口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大病、重病救治和醫療費用支出情況進行動態監測,每月推送新增大病專項救治監測對象信息到鄉村振興部門,累計推送195條。堅持事前預防與事后幫扶相結合,做好監測對象的分類救治、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務,配合落實各項醫療保障政策和社會救助、慈善幫扶等措施,實現對因病致貧風險人群的早發現和早幫扶。
六、努力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4家縣級人民醫院納入國家“千縣工程”,危重孕產婦、危重兒童和新生兒中心規范化建設率100%,卒中防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率75%,胸痛中心、創傷中心正在創建。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加強基層衛生管理人員、衛生技術人員培訓,準確把握能力提升內涵,按照《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加強房屋、住院病房、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設備、床位、人員等配備和臨床、公共衛生、醫技等科室設置,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經過努力,全市109家鄉鎮衛生院中,23家通過推薦標準評估,24家通過基本標準評估。著力補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短缺、專業技術水平有限的“短板”,持續推進“智醫助理”系統應用,協調醫保局調整一般診療費,村醫“智醫助理”系統規范病例一般診療費由6元提升到7元。2021年以來,“智醫助理”系統累計提供推薦診斷4000余萬次,提供預約體檢、慢病隨訪、健康教育講座、新冠疫苗接種、民生工程宣傳等智能語音電話、短信服務2000余萬次。
七、強力推進公共衛生委員會設置。在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基礎上,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計生協、市愛衛辦聯合印發《宿州市加快推進村(居)民委員會下設公共衛生委員會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組織體系、組成人員、工作職責、工作制度,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和序時進度。目前,全市所有村(居)均設置了公共衛生委員會,進一步健全了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強化了政策落地的網底保障。公共衛生委員會設立以來,發揮了聯系政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和群眾的橋梁紐帶,在疫苗接種、核酸檢測等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得以提升,實現了有組織、有活動、有制度、有培訓、有服務的“五有”目標。
八、著力引進優質醫療資源。推進省兒童區域??漆t療中心建設,省兒童醫院與宿州市立醫院合作共建“安徽省兒童區域??漆t療中心”,更好地滿足宿州及皖北地區兒童看病就醫需求。推進省心血管區域??漆t療中心建設,通過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與蕭縣人民醫院合作共建,啟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腦出血等院前急救醫共體網絡建設,開展多項新技術、新項目,提升了蕭縣人民醫院綜合能力,三四級手術和微創手術比例上升10%,心血管疾病患者省外就醫下降20%。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與靈璧縣人民醫院合作共建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靈璧醫院,全面加強人才隊伍、診療技術和學科建設。主動對接長三角知名醫療機構,全市共與上海中山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等17家長三角醫療機構開展醫聯體等合作共建,派駐國內、省內知名專家來宿州提供診療服務,讓我市群眾在市域內享受到高質量醫療服務。全面推進三級醫院創建,市中醫院通過三級醫院評審,全市三級醫院達到7家,各醫療機構以等級創建工作帶動綜合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九、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項目,2021年、2022年合計遴選56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骨干臨床醫師、16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368名鄉村醫生參加脫產培訓。加強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落實就業安置和履約管理責任。實施村醫隊伍建設三年行動,所有在崗村醫參加2周的崗位技能培訓,651名村衛生室執業(助理)醫師參加1個月脫產進修培訓。鼓勵縣區結合實際發展需要,持續實施并擴大本土村醫免費定向委托培養計劃,逐步改善村醫年齡結構。
下一步,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將持續鞏固拓展健康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切實把“基本醫療有保障”成果鞏固住、拓展好,始終保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動態清零。二是持續抓好防返貧監測和分類救治等工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因病返貧。三是大力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持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努力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推進村級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我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調整優化支持政策,進一步提升鄉村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和群眾健康水平,持續鞏固拓展健康脫貧成果,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健康保障。
主持人:感謝王海樹同志的情況介紹,下面是記者答問環節,請各位記者在提問時先通報所在的新聞單位。
記者:我市在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主要措施有4項:
一是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開展市縣級醫院“千醫下鄉”行動。目前,已選派兩批179名醫務人員駐鄉鎮衛生院幫扶,每批為期1年,指導開展醫療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等級創建、臨床帶教、外科手術和平產助產服務等工作。
二是以“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為抓手,著力推動鄉鎮衛生院能力建設。按照能力標準加強房屋、住院病房、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設備、床位、人員等配備和臨床、公共衛生、醫技等科室設置,提高管理水平。目前,4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達到能力標準。通過創優活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面貌環境得以改觀,服務能力得到提升,群眾就醫感受進一步改善。
三是以“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加強村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更新配置必要的辦公設備和醫療儀器設備,保障村衛生室基本醫療衛生需求,推動村衛生室環境改善、服務能力提升。
四是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智醫助理”系統應用。就診醫生在詢問錄入患者癥狀后,系統提供診斷意見,供基層醫務人員參考。通過“智醫助理”系統應用,補齊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短缺、專業技術水平有限的“短板”。
記者:我市在解決村醫人才隊伍短缺問題方面,有哪些有效措施?
答:近年來,我市鄉村醫生扎根農村、服務群眾,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為基本醫療衛生、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和健康宿州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村醫隊伍呈現年齡結構偏大、人員逐年減少的趨勢。為改善村醫隊伍年齡結構,長期穩定保障農村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村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主要從擴大定向委托培養、擴大鄉村醫生執業注冊范圍、提高村醫待遇三個方面著手,穩定發展村醫隊伍。根據省村醫免費定向委托培養計劃,組織縣區按照招生計劃和程序開展招生工作,每年委托培養村醫不低于30名,畢業后回村衛生室工作。鼓勵縣區結合實際發展需要,參照省級補助標準,持續實施并擴大本土村醫免費定向委托培養計劃。具有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的臨床醫學、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等相關專業應屆畢業生(含尚在擇業期內未落實工作單位的畢業生),在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前可按照《安徽省鄉村醫生注冊管理暫行辦法》免試向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申請鄉村醫生執業注冊。新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繼續向村醫傾斜,村衛生室運行經費由3600元/年提高至6000元/年。
主持人:感謝各位記者的提問,謝謝各位領導的情況介紹和互動交流。希望媒體朋友們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平臺,廣泛開展我市鞏固拓展健康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宣傳報道,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