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資訊 > 縣區(園區)

埇橋區做好服務“加減法”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文章來源:拂曉新聞網瀏覽量:發表時間:2022-12-29 11:06 責任編輯:大數據中心

今年以來,埇橋區貫徹落實省市“一改兩為”會議精神,全力做好優化營商環境“加減法”,民眾創業激情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數量保持平穩增長。截至目前,全區已有市場主體144530家,其中企業3700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379家、個體工商戶105146戶。2022年,新增市場主體21359家,其中企業523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14家、個體工商戶15913戶。

做好營商環境責任傳導的“加法”。埇橋區制定“12345”工作制度,完善調度、會商、交辦、督查、評價等制度,暢通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區營商辦定期召開區營商環境領導小組會、營商環境專題調度會、營商辦例會等,先后多次召開調度會,推動工作落實。

做好企業反映問題的“減法”。建立企業訴求“一口”受理、限時辦理、及時反饋、監督評價閉環體系。對標“宿事速辦”,做好企業問題收辦交辦,建立問題清單,逐一明確責任單位。建立問題清單、明確辦理責任單位,及時交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反饋,不斷提高企業滿意度和獲得感。

做好聯系包保服務企業的“加法”。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聯系包保制度,803家重點企業和92個省級重點項目實現包保全覆蓋,包保責任人每月到企業走訪,開展政策宣傳,收辦企業問題。堅持把企業當自己人,把企業的事當自己的事,積極搭建平臺,加強政企對接,定期召開創優營商環境“埇無止境”企業家懇談會,每周召開企業見面會,與企業面對面交流、一對一溝通,傾聽意見建議,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問題。同時,在區政務服務大廳設立涉企服務專窗,專人負責收集企業反映問題,結合省創優營商環境為企服務平臺,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暢通企業反映問題渠道。

做好優化各類審批服務的“減法”。持續優化審批服務,依法減權、放權,大幅壓縮不必要的審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業開辦注銷更便利。全面推行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企業簡易注銷公告時間從45天縮減為20天。全力推進“一業一證一碼”改革。推動超市、飯店、賓館、藥店等10個企業辦事高頻行業證照集成辦理,實現準入即準營,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創優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減少時限”壓縮交易周期。投標保證金退還時限由原來的5個工作日壓縮為1個工作日內,進一步緩解資金擠占壓力,有效激發市場活力。

做好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的“加法”。持續優化審批流程、降低企業成本、提升服務水平。加大數據共享和歸集質量,完善區級數據共享清單,上線1132個數據目錄,歸集數據共8067.3余萬條。推廣在線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簽章應用等數據應用,實現實時共享。投入610萬元,推進企業開辦全流程“無紙化、標準化、智能化”和企業檔案電子化。開設“7×24”小時政務服務體驗區,上線5臺綜合自助服務終端,為群眾提供幫辦服務,實現“自助辦”“智慧辦”。

做好減少企業跑腿次數的“減法”。深化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積極參與市區數據普查、數據歸集、網上系統平臺的整合工作,完善統一的公共資源數據目錄,將企業和群眾辦理的高頻事項納入到系統共享范圍,推進事項集中辦理,推行“一窗辦理”,進一步提升辦事效率和民眾滿意度。對接安徽政務服務網跨省通辦服務專區,364項通辦事項接入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專欄,實現與上海、江蘇、浙江政務服務系統一地認證、全網通辦、異地可辦,上線170個“一件事、一次辦”聯辦事項,1762個“一件事導辦”。截至目前,安徽政務服務網埇橋區區域內累計線上評價113萬件,主動評價率82.47%,好評率達到100%。

做好惠企服務政策文件的“加法”。結合埇橋實際,先后印發《埇橋區企業上市掛牌和直接融資獎勵辦法》《埇橋區促進商貿流通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試行)》《埇橋區“政府獎補資金貸”管理辦法》《埇橋區金融服務“五進”活動方案》和“園區貸”等為企服務政策文件,研究制定《穩住全區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助力企業紓困解難,加快涉企惠企政策兌現,推動市場主體提質擴量增效。2022年以來,埇橋區新增小微企業貸款67億元,續貸過橋資金發放69戶3.87億元,無還本續貸業務新增5.99億元,“稅融通”新發放12.87億元,新發放“4321”新型政銀擔貸款8.27億元。

做好市場主體減稅降費的“減法”。不折不扣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確保政策有力度、服務有溫度、惠企有精度,讓留抵退稅的“真金白銀”精準快速地落到納稅人“口袋”,成為市場主體的“及時雨”、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截至目前,共辦理留抵退稅2133筆,退稅7.58億元;延續實施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部分稅費政策,累計緩繳872戶、8100萬元;落實小微企業減征地方“六稅兩費”政策,20663戶減征減免6052萬元。(記者 陳成光)

熱點新聞